应用法律系 熊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结合学校“法律+安全+”政法教育特色和应用法律系法律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对如何构建法治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加强法治实践育人的思政引领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法治实践是法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应用法律系党总支要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构建民主平等、双向互动、主导主动、相互转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主客体关系,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法治实践活动,开展“具象化、场景化、行动化”思想政治教育,以实践为纽带,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同,将法治信仰与政治认同相统一;以问题为导向,强化知行合一,破解思政教育“空泛化”困境,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将专业能力与价值引领相融合;以使命为驱动,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使命感和基层治理参与中的公民意识,将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塑造职业伦理,预防“知法犯法”的职业风险,培养法律职业者的家国情怀,筑牢法律人的使命担当;明确正确的政治方向,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防线,树立“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二、提高法治实践育人的社会协同力
结合法学的学科特点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系党总支要进一步发挥法治实践育人的主体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师生,深挖校内外法治实践育人资源。校内依托校史馆、河北红色法治文化数字展馆、图书馆法律实务特色馆藏、法律服务中心、“AI”尚法云智能服务平台、“尚法双侠”等线上线下法治实践平台,开展法治文化传承、案例研习、宣传服务、实务技能竞赛等实践活动。校外依托学校牵头成立的河北省法律职业教育联盟,对接地方政府、法治工作部门、社会法治工作单位,围绕学生实习实训、宣传调研、法律援助、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积极构建由校内外不同性质、类别的法治单位和不同专业、年龄、职业的法治从业人员的法治实践育人共同体,为法治实践育人的顺利开展和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培养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应用法律系党总支将继续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积极构建科学、规范的法治实践育人体系,在服务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法治人才,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中贡献政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