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学校党建与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9月27日,乐鱼平台app下载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与邢台威县孙家寨村党支部联合开展“赓续中华文脉,赋能乡村发展”行走的思政课暨联学共建活动。此次活动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思政育人为目标,通过组织共建、课堂延伸、文化浸润、实践育人等方式,打造了一场有温度、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思政实践课堂,实现了党建与业务的双融双促,探索出一条“党建+思政+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高校智慧与青春力量。
一、主要做法
(一)支部结对强根基,构建组织共建机制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与孙家寨村党支部签署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协议,举行“乐鱼平台app下载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授牌仪式,并聘任孙家寨村党支部书记、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付宏伟为学院思政课特聘教师,搭建双向互动、扎根实践的重要平台,推动形成“组织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的常态化协作机制。
双方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文化育人、家风建设、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深入座谈交流,聚焦探讨“孝道模式”对于乡村治理的推广价值、“胡同长”机制推动实现“小事不出胡同、大事不出村”的鲜活实践,以及学校“三聚焦三融合”党建工作法等先进经验,实现党建理念互鉴、组织力共同提升。
(二)文化赋能、典型引路,共筑思政实践课堂
将思政课堂从校园延伸至乡村振兴一线,组织学生实地走访孝道文化广场、党群服务中心、生态农业园区等,通过沉浸式教学,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乡村实践中感受乡村治理成效与文化传承力量,引导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增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同感与参与感。
全国道德模范付宏伟结合自身返乡创业、建设“孝道村”的奋斗经历,为学生现场讲授思政课,围绕“思想引领行动”“积极心态养成”“家庭教育责任”等主题,提出“人生三不”“快乐成长”“对自己负责是最大的孝”等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培养积极心态、锤炼品德修养,实现思政教育从“理论灌输”到“情感共鸣”的转变。
(三)校村合作双向赋能,共促乡村振兴发展
双方立足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双向流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专业优势,发挥教师理论专长,结合孙家寨村发扬“孝善敬老”乡风,推动乡村振兴的举措,以及未来村子对接“千万工程”的“十五五”发展战略规划,重点开展创新理论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强化村民对党的政策的理解与认同,助力乡村治理。同时,为孙家寨村治理模式提炼、文化品牌塑造提供智力支持,助力乡村文化品牌建设。
另一方面,孙家寨村作为实践基地,为思政课提供“沉浸式”实践场景与“接地气”的教学资源,如孝道活动、产业实践、典型人物等,解决思政课“理论脱离实践”的痛点,推动思政课从“课堂讲授”向“实践感悟”升级。形成“高校赋能乡村,乡村反哺教育”的良性互动。
双方进一步围绕“孝道产业”与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项目开展调研交流,推动思政实践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探索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路径。
二、特色亮点
(一)党建与思政深度融合,打造育人新范式
活动以“党组织联建”为抓手,推动学校党建与乡村党建深度融合,以党建引领贯穿思政教育全过程,将组织共建与课程建设相结合,把党性教育、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主题融入思政实践,形成“党建带思政、思政强党建”的良性循环,有效拓展学校基层党建的内涵与外延,为学校基层党组织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模式。
(二)校村资源精准共享,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
校地双方整合党建、文化、教育、产业等多维资源,通过基地共建、师资共享、人才共育,打破校园与社会壁垒,构建起“高校—乡村—社会”多元协同育人机制。依托孙家寨村深厚的孝道文化底蕴和全国文明村的示范效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孙家寨村的孝道文化、治理经验成为思政课的鲜活素材;同时,学校的学术资源与教育理念也为乡村文化传播与治理提升注入新动力,实现“思政教学提质”与“乡村振兴赋能”的双向共赢。
(三)人才交流与产业振兴双向融合,延伸育人价值链
依托校村协同育人基础,一方面推动学校人才,如专业教师、学生团队下沉乡村,参与产业规划、技术指导、志愿服务等,将专业知识应用于乡村发展实践;另一方面邀请乡村产业带头人、致富能手进校园,特别是付宏伟等乡村典型人物走进思政课堂,在课堂中分享治理思想、创业经验与发展路径,实现“田间榜样”与“校园学子”的深度对话,推动“乡村实践智慧”与“校园理论学习”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与人生选择提供参考方向,形成“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既让学生在服务产业振兴中提升实践能力,也助力乡村产业升级,实现“育人”与“兴村”的双向赋能,完善校村协同的育人闭环。
三、成效与启示
本次联学共建活动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落实“聚焦组织生活、服务中心大局”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探索。通过校村携手,实现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形成“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协同机制;思政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思践悟,坚定理想信念;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赋能乡村发展,赓续中华文脉。总体推动形成“党建促业务、业务强党建”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深化拓展与孙家寨村等实践基地的合作,完善“行走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推动党建与业务进一步融合,助力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持续动力,为乡村振兴贡献高校智慧和组织力量。
乐鱼平台app下载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